2023年11月25日,第四届中国数字城市品牌杭州论坛在杭州融通华北饭店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彦平与威斯尼斯人游戏官网院长韦路教授团队分别发布了《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2023)》与《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2023)》。其中,威斯尼斯人游戏官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单位,已共同推动了九次中国城市品牌指数报告发布,此次是双方第十次合作发布的指数报告。
《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2023)》由年度特征分析、年度热词盘点和未来趋势展望三个部分组成,从指数数据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出发,概述了在品牌强国背景下,城市品牌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基本机制。
图为刘彦平研究员发布《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2023)》
报告介绍了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的定义以及影响力指数的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计算方法,使参会人员对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的发展状况和指标体系设计有了初步了解。
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品牌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在不断取得新进展,2023年度纳入测评的288个城市的CBII指数有所回升,指数均值为0.316,较2022年上升5.69%,并对我国城市品牌影响力2023年度的十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文化层面,文化品牌出现反弹,城市文化韧性初步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建设和治理层面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日益显现。在旅游层面,旅游品牌强势回归,为疫后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各城市主要旅游目的地以及热门景区消费热度持续增长。在投资层面,投资品牌略有回落,投资品牌建设有待创新和深化,还需进一步提升地区创新活力。在民生层面,宜居品牌持续向好,首次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支柱,居民对城市宜居的主观感受呈现大幅回升态势。在传播层面,传播品牌继续回升,维持城市品牌关键引擎地位,城市知名度和品牌传播广度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
在创新层面,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创新绩效尚需增强。报告指出,各城市在创新平台及设施、创新创业口碑等三级指标方面表现良好,但创新动力水平整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我国技术创新基础研究水平薄弱,“卡脖子”问题频发,相关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还有待提升。
在协调发展层面,刘彦平研究员从五个不同维度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了城市品牌协调发展取得可喜进展,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仍是长期挑战的现状。
从城市品牌的区域互动与分化趋势维度看,七大区域分化效应明显,各区域的平均城市品牌质量从高到低分别是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从省域、城市群、都市圈三大维度来看,2023年我国各城市群品牌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各城市群间均衡性不断优化,虽然我国省域品牌影响力水平整体上不高,但两极分化现象有所改善,省域品牌指数分布呈现均衡化态势,都市圈的品牌协同力水平总体不高但较2022年大多有所增加。
从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品牌协调带动功能维度看,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品牌发展势头强劲,处于城市品牌建设头部梯队,对我国其他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在绿色发展层面,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但城市绿色发展转型仍面临长期压力和挑战。在开放发展层面,报告聚焦“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发现2023年“陆丝”节点城市品牌总指数与分项指数首次全面优于“海丝”节点城市,尤其是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在共享发展层面,随着我国全方位推动“共同富裕”,民生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仍旧突出。
随后,报告指出城市品牌的建设应当顺应技术大变革和社会风尚演进的潮流,并从城市总体品牌、城市文化品牌、城市旅游品牌、城市投资品牌、城市宜居品牌和城市品牌传播这六个角度精选了30个城市品牌年度热词,来分析城市品牌建设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最后,报告探讨了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的十大发展趋势:城市品牌塑造加快向共创范式转型;宜居品牌将成为城市品牌结构优化的战略支点;细分顾客需求引领城市品牌高品质升级;城市品牌定位与国家和地区定位进一步协同;数智赋能城市品牌精细化治理;城市品牌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进程加速;城市品牌的空间协同体系提上日程;城市品牌成为国家品牌战略生态系统的中心枢纽;城市品牌成为一带一路行动和公共外交的活跃力量;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品牌发展的最深刻动力。
《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2023)》为威斯尼斯人游戏官网院长韦路团队研究成果,该报告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声量,通过构建科学评估体系研究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的深层规律,致力于树立良好中国形象和提升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图为吴红雨教授代发布《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2023)》
同时,这也是继2018、2021和2022后威斯尼斯人游戏官网发布的第四份《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与2022年相比,本次报告以2023年度数据为主,最新数据采集时间截至2023年11月6日,具有较强的数据时效性,同时在社交媒体平台方面新增TikTok平台数据,提升数据全面性,并通过内容核查增加数据严谨度。
报告以城市国际传播指数构建指标评估体系,选取网络传播影响力、媒体报道影响力、社交媒体影响力、搜索引擎影响力、国际访客影响力五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对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榜单前十名分别为香港、北京、上海、澳门、台北、杭州、重庆、西安、成都、广州,若不含港澳台,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杭州、重庆、西安、成都、广州、深圳、青岛、武汉。接着,吴红雨教授依次发布了中国城市网络传播影响力前十榜单、媒体报道影响力前十榜单、社交媒体影响力前十榜单、城市搜索引擎影响力前十榜单以及城市国际访客影响力前十榜单。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多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且南方城市排名普遍高于北方城市。
报告揭示了目前中国城市在国际传播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国际传播主体不够多元,城市国际传播叙事不够亲民,城市国际传播媒介趋于单一,城市国际传播受众参与较低这四大问题。
对此,报告也提出了若干针对性建议,包括建构城市国际传播共同体、激活体育赛事传播潜力、强化特色节展传播动能、聚合特色文旅传播流量、融合多元试听传播形态、巧用生活故事传播文本等。
《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2023)》与《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2023)》以科学评估体系和精准数据分析为支撑,从国内国际双视角勾勒了我国城市品牌和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发展现状,提炼归纳优势与进展、问题和不足,对中国城市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绩效、增强国际传播效果具有重大意义。